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8-17
根據2009年農業部公布的標準糧田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全國各地都制定了相應的方針政策來應對標準糧田項目建設的落實。各地各部門在進行標準糧田項目建設中,堅持產建結合、效率優先的原則;堅定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和諧的信念,堅定走好“社會效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個效益結合的打好局面,在新世紀的征程上高唱凱歌。下面我們從兩方面來分析做好這個項目建設的步驟。一、堅持標準,科學規劃,積極推進為了進一步推進標準糧田建設工程,確保建設項目管理規范,各農委項目辦、各農技推廣中心、...
8-14
根據省氣象臺對下一旬的天氣預測,并結合當前農作物長勢,提出如下對策建議:1.受澇漬影響地區要利用降水間歇,抓緊排澇、清溝除漬,針對作物苗情和長勢,增施*肥,促進苗情轉化,zui大限度地減少前期澇漬災害造成的損失。2.目前雙季早稻基本收割完畢,處于晾曬歸倉時期,晚稻正處于栽插階段。各地要集中力量抓緊脫粒、翻曬、進倉,防止雷陣雨天氣造成損失。同時要根據雙早收割進度安排好雙晚栽插。3.秋收作物正處在旺盛生長時期,各地要合理安排勞力,盡快進行施肥、中耕除草工作,保證秋收作物在生長關鍵...
8-13
三農政策的不斷深入,使得國家各個部門,上至中央農業部、財政部,下至各地方的農業機構,在農業上的關注度都日益提高。政策、資金的不斷傾斜,都會給農業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劑。今年上半年以來,各地紛紛開始重視標準兩天項目建設,通過各地的新聞媒體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標準良田項目建設中,一些地方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一方面,領導的執政能力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由于有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與,使得標準良田項目建設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深入地貫徹下去。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對標準良田項目建設中需要的注意點...
8-11
農業部3日發布《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提出未來8年將重點培育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棉花、油菜、甘蔗、蘋果、柑橘、天然橡膠、肉牛、肉羊、奶牛、生豬和出口水產品等16個優勢品種,并在全國劃定58個優勢區。據農業部統計,去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集中度分別達到98%、80%、70%和59%,四大糧食品種九個優勢區域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85%,兩大蘋果優勢區鮮蘋果出口額約占全國的70%。實踐表明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的實施優化了全國...
8-5
記者從中國奶協了解到,為加強乳品安全管理,衛生部從2007年初開始,組織有關單位對我國現行的乳與乳制品標準進行清理與歸并,重新制訂乳制品安全標準。這些標準目前正在完善過程中,并將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修訂后的《殺菌乳安全標準》、《滅菌乳安全標準》和《生鮮乳安全標準》三個乳業強制性國家標準今年有望由衛生部頒布。為使乳品企業了解標準的制訂情況,更好地配合主管部門做好標準意見征求工作,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廣州奶業協會和重慶奶業協會于2009年7月17日-18日在重慶聯合召開了奶業高峰...
8-3
專家普遍認為,化肥的大量施用及其成分的丟失,已經引起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氮肥利用率只有30%~35%,大部分通過徑流、滲漏和揮發等途徑損失掉,并造成農業的面源污染和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上已經把控制肥料氮循環作為21世紀工程學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如何從源頭上控制化肥養分丟失,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和帝元生物科技公司創制的化肥控失劑及其生產和使用技術,剛好迎合了肥料行業的環保要求,為消除農業面源污染帶來了新思路和新途徑。比如,在國務院批復的“巢湖...
7-30
“民以食為天”,農業問題歷來是立國興邦的大事。農業,特別是糧食安全問題是關系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天下安危、民心向背的重大全局性問題。有土斯有糧預計2020年,我國人口將增至15.0億,按人均糧食消費量395公斤計算,全國糧食總消費量將達5940.0億公斤,超過《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約10%。為此,國務院剛通過了《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到2020年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在現有萬億斤的基...